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在咖啡館聽到莫札特
在咖啡館聽到熟悉的音樂,十分輕快,自然而然地跟著哼了起來。是莫札特的第十六號鋼琴奏鳴曲C大調,K多少號來著,我並沒有刻意去記,理由是目前我認為知道這些資訊就已經足夠。剛開始接觸古典音樂,只是記憶作曲家和曲名,沒有記調性,像Tchaikovsky - Piano Concerto No 1或Sibelius - Vilolin Concerto這樣。會開始記調性就是因為莫札特的第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因為太輕快了,我想知道為什麼,看了完整的曲名,包含調性,才突然地晃然大悟,C大調,這不就是初學吉他的第一個和弦,Do Mi So。雖然說樂理只是膚淺地知道一點點,但是大調小調還是可以感覺出其中的差異,和流行樂不同,古典音樂在聆聽上能夠強烈地感覺到的整首曲子的主調。像這樣地感受到C大調的歡樂,我還是第一次。
第一次聽到莫札特的第十六號鋼琴奏鳴曲是在一個AV女優的影片,那時候已經聽古典音樂有一年多了,所以知道莫札特獨有的兩個音的連續演奏,於是立刻知道這是誰的曲子。接著我用了線上的音樂搜尋工具,知道了完整的曲名包含調性,可以說從那一天起我的音樂視界再度擴展了,一切都很感謝那名AV女優和品味十足的製作公司。在這裡我要聲名,到今天我已經停止不看A片兩個月了,而且今後也不會看。那部用莫札特配樂的影片是普遍級的,再加上我也沒找那個AV女優的影片來看,所以我也沒辦法詳細地寫出她的藝名。
這種在別的地方聽到自己熟悉的音樂實在很美妙,會有一種「怎麼你(妳)好懂我」的錯覺,我一下子有股衝動想找店員聊聊音樂。不過我還是打消念頭,因為他放的是綜合的CD,到現在還有印象的只剩下披頭四的《Yesterday》,那是一張單純器樂演奏的專輯,沒有vocal。能在咖啡館聽到instrumental真是太棒了,這也是我一頭栽進古典音樂世界的理由,30歲了搖滾已經沒辦法打動我的心了,我在27歲的時候並沒有死去呀。我需要更為複雜的音樂,就像我讀書一樣,簡單的不是不讀,只是我要的越來越多,而且貪婪。若是回到二十歲,我壓根也不會想到我日後會讀《安娜.卡列尼娜》、《1Q84》這些厚重的作品。
再回到咖啡館,那時候我沒有找店員聊莫札特是因為第一次聊這個好像不是很能得到共鳴,就像我和初次見面的人聊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一樣地不切實際。再者就是那張CD的關係,C大調奏鳴曲也只有第一樂章,和我有一個朋友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只聽第一樂章差不多,大概可以判斷店員對古典音樂的認識。不過這只是我自己獨斷的見解,我不去認識他怎麼能知道他的音樂知識?引用最近在讀的《搭訕聖經》裡的一段話作結:「認識人的過程,就像拆開包裝紙的動作,你一定要打開來,才知道裡面裝了什麼東西。就人而言,那就是他的品德、個性、修養、學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